总说洋酒意气风发,白酒却被误认为老气横秋。同为烈性酒,洋酒和白酒究竟有哪些区别?
拿最典型的洋酒葡萄酒来说,其实也只是果酒。
果酒发酵期短、工艺简单、产量大、杂质多,它和猕猴桃酒、桃汁酒、香蕉酒、南瓜酒一样,都是非常原始的果酒;
是古人偶然间发现,堆积的烂水果会因为自然飘入酵母菌,而轻微发酵产生某种饮用之后,身体飘飘然快感,衍生出来的原始酿造酒类。
果酒在全世界都长期存在,但是长期用晒干主粮来酿造酒水的,在古代几乎只有中国才有。
果酒由于工艺简单等问题,会产生头痛、口干等副作用,但是用晒干主粮酿造的酒水则几乎没有这个问题。
问题是,晒干主粮在古代绝对是顶级稀缺物资,是可以保命换命的东西,是非常奢侈的东西。
在孟子心中的极乐世界就是“五十能吃上肉,70能穿上棉麻衣服”就算是他能想象到的物质极大丰富的美好世界蓝图了。
由此可见,粮食在古代是紧缺的。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水果都是很容易腐烂且不易保存的东西,吃不完的酿酒不存在浪费粮食问题。
而一旦一个民族长期存在用晒干主粮酿酒,那就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民族比其他民族过得更好一点,好到甚至可以奢侈到用晒干主粮来酿造粮食了。
因为晒干主粮是容易保存,不容易腐烂变质的,可以作为生存战略物资的东西,在古代敢用这种东西来酿酒的民族,那都是生产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很强大的民族。
对古代西方人来说,持续成规模的晒干主粮酿酒历史极短,大多数时候都只用不能长期保存的水果酿酒,或者使用植物块茎或根茎来酿造酒水。
杜松子类似蓝莓、龙舌兰类似仙人掌、白兰地就是蒸馏过的果酒、朗姆酒用的是甘蔗、还有一些用的是木薯类酿造的酒水,比如伏特加。
洋酒目前只有威士忌是采用麦芽酿造,但它的出现时间较晚,工艺也有一些问题,这个生泽酒先不具体解释。
就拿朗姆酒和伏特加为例,我国也有用甘蔗或木薯进行酒精酿造的工厂,但请注意,在中国市场上这样酿造出来的酒就不能称之为酒!只能叫酒精。
用木薯、龙舌兰、马铃薯、甘蔗经小曲糖化和液态发酵酿造出来的东西,在中国只能被称之为食用酒精。
换句话说,这类洋酒就是在国外生产的酒精,只不过按照当地食品标准可以被称之为酒,然后以酒的名义出口在中国。
如果它的酿造地在中国,那么它就只不过是酒精而已。
(龙舌兰)
木薯、甘蔗、马铃薯、龙舌兰类作物酿造出来的酒,发酵时间短、出产量大、但缺点是香味物质少、易上头、不好下咽。
所以在实际饮用时,一般都需要额外添加其他香味物质,比如加入盐、糖、果汁、奶、茶或香精色素等等,调制成鸡尾酒或调制酒饮用。
谁敢在中国用这玩意酿酒,恐怕要被街坊邻居活活嘲笑死。
(龙舌兰根茎,用来酿酒)
但中国白酒,则大不相同!中国白酒的美妙之处在于,无论是何种香型,无论是哪种味道,无论是什么产地的名优白酒,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必须是“固态纯粮发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固态标”(生泽酒就是固态纯粮发酵);
其次是酿造过程都是固态发酵法,其发酵周期长,工艺复杂,产量少;最后是酒水里的所有香味物质完全来自酿造过程中所使用的粮食本身,不能添加任何额外的香味来源。
你很难想象,这么多的浓香(浓香生泽酒)、酱香、药香、豉香、清香、兼香、米香、凤香滋味,居然统统来自原本平淡无味无奇的干粮本身。
这,就是中国白酒本身的魅力,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工艺。
中国白酒不仅是采用晒干主粮酿造,且是不添加任何额外香味来源,更是采用固态酿造法,并且中国白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还沉淀出了诸多截然不同的香型,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文化积淀和酿造奇迹啊。
都说窥一斑而见全豹,小小的酒水里其实隐含着历史大周期当中一个民族长期的生产力、文化积淀、民间工艺传承规模和水平高低。
这些数据的背后所能反映的东西,往往又是极其朴素深刻且真实的。